南昌市
南昌 江西南昌 江西省南昌市 南昌市 江西南昌市 南昌歷史沿革 南昌行政區劃 南昌地理環境 南昌自然資源 南昌人口 南昌政治 南昌經濟 南昌交通運輸 南昌社會事業 南昌歷史文化 南昌風景名勝 南昌著名人物 南昌榮譽稱號 南昌對外交流
南昌,簡稱 “ 洪”或“ 昌”,古稱 豫章、 洪都,是 江西省 省會、 環鄱陽湖城市群核心城市,江西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國務院批復確定的長江中游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6個區、3個縣,總面積7402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317.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54.55萬人,城鎮人口411.64萬人,城鎮化率74.2%。南昌地處中國 華東地區、 江西省中部偏北, 贛江、 撫河下游, 鄱陽湖西南岸,自古就有“粵戶閩庭,吳頭楚尾”、“襟三江而帶五湖”之稱,“控蠻荊而引甌越”之地,是中國唯一一個毗鄰 長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 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省會中心城市,也是中國 華東地區重要的 中心城市之一、 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南昌是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因“昌大南疆、南方昌盛”而得名, 初唐四杰 王勃在《 滕王閣序》中稱其為“ 物華天寶...
詳情南昌,簡稱 “ 洪”或“ 昌”,古稱 豫章、 洪都,是 江西省 省會、 環鄱陽湖城市群核心城市,江西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國務院批復確定的長江中游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6個區、3個縣,總面積7402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317.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54.55萬人,城鎮人口411.64萬人,城鎮化率74.2%。
南昌地處中國 華東地區、 江西省中部偏北, 贛江、 撫河下游, 鄱陽湖西南岸,自古就有“粵戶閩庭,吳頭楚尾”、“襟三江而帶五湖”之稱,“控蠻荊而引甌越”之地,是中國唯一一個毗鄰 長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 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省會中心城市,也是中國 華東地區重要的 中心城市之一、 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
南昌是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因“昌大南疆、南方昌盛”而得名, 初唐四杰 王勃在《 滕王閣序》中稱其為“ 物華天寶、 人杰地靈”之地; 南唐時期 南昌府稱為“ 南都”;1927年南昌 八一起義,在此誕生了 中國共產黨第一支獨立領導的人民軍隊,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譽為軍旗升起的地方; 新中國成立后,南昌制造了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第一批海防導彈、第一輛摩托車、拖拉機,是中國重要的制造中心、 新中國航空工業的發源地。
南昌是中國首批低碳試點城市,曾榮獲國家 創新型城市、 國際花園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全球十大動感都會等稱號,2006年被《 新聞周刊》評選為“世界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2019年6月,“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在南昌開通運行。
南昌地處長江以南,水陸交通發達,形勢險要,自古有“襟三江而帶五湖”之稱。南昌先后有 豫章(漢)、 洪都(隋唐)等稱謂,是歷代 縣治、 郡府、 州治所在地,向來繁榮昌盛。
南昌是一座悠久的 歷史文化名城。南昌境內的安義曾出土過五十萬年前的舊石器。
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有人在此生產生活。至三千年前的南昌當時的土著居民有“三苗”之稱,三苗為炎帝神農氏后裔。 三苗時期南昌北至 艾溪湖,南至 青云譜,這一弧形地帶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區。
《 禹貢》屬揚州地。春秋屬吳。戰國屬楚。南昌地處吳、楚交界,吳楚相爭多在于此?!?左傳》記載:昭公七年(前553年),楚令尹子蕩伐吳師于豫章。戰國時期,南昌先民已掌握熔鐵、鑄鐵技術和使用耐火材料等先進工藝。
秦屬 九江郡, 潯陽,郡治設在 壽春(今 安徽 壽縣)。據《 漢書》記載,前202年( 漢高祖5年)劉邦在垓下打敗項羽之后,派大將灌嬰率兵平定江南“吳、豫章、會稽郡”。灌嬰平定豫章后,立即設官置縣,首立南昌縣為豫章郡之附郭,取吉祥之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為縣名,穎陰侯 灌嬰奉命駐軍當地,修筑“ 灌城”,次年修筑城池,城址在今 南昌火車站東南約4千米的黃城寺,城周長十里八十四步,稱為“ 灌嬰城”,開創南昌建城史。
三國時為 東吳豫章郡。291年(晉元康初年),置 江州(今江西九江),后移治 潯陽(今江西九江)。兩晉及 南朝時為 豫章郡、豫章國。這一時期,伴隨著中原文化南渡,南昌城得到了很大發展,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版圖上的重要城市隨著東晉經濟的發展,在城的西北隅另筑新城(即今舊城區)。
589年(隋 開皇九年)罷郡置 洪州,607年( 大業三年)復為 豫章郡。
622年(唐 武德五年),平定地方割據勢力 林士弘,復為洪州,設總管府。625年(武德八年),改為都督府。貞觀初屬 江南道,733年( 開元二十一年)屬 江南西道,742年( 天寶元年)改洪州為豫章郡,756年(至 德元年)避 唐代宗名諱,豫章郡更名為章郡,758年( 乾元元年)再稱洪州。 建中年間(780-783),置江南西道觀察使。865年( 咸通六年),升為鎮南軍節度使。唐朝中后期又先后改為都督府、江南西道。唐代洪州已成為江南一大都會,尤以造船、造紙、印刷、紡織、兵器、金、銀、銅器制造較突出。洪州窯是中國青瓷的發源地,所燒制的青瓷遠銷海內外,質地優良,也是皇家貢品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六大名窯之一。
五代十國時期,南昌的經濟與戰略地位愈加凸顯, 南唐中主 李璟于 交泰元年(959年)升洪州為 南昌府,并于961年(宋 建隆二年)將都城從 江寧遷往南昌,號“ 南都”。
975年(宋 開寶八年)復名洪州,1020年( 天禧四年)屬 江南西路。1030年( 天圣八年),江南西路的治所設在南昌。1163年( 隆興元年), 宋孝宗繼位前曾封建王于此地,故升 隆興府。北宋年間,洪州已成為全國五大造船基地之一;城區面積達14~16平方千米,設16個城門,是歷史上南昌古城最大時期。
1277年(元 至元十四年)置隆興路,1284年(元至元二十一年)更名龍興路,1362年( 至正二十二年)改為洪都府,次年更名 南昌府。元稱 隆興路,后又改為 龍興路。是含今天江西、廣東在內的 江西行省治所,為全國最重要的十路之一。
1370年(明洪武三年)南昌、新建2縣同城而治,直到清末。
1914年(民國二年)為 豫章道。1926年(民國二十四年)北伐( 蔣中正)軍攻克南昌后開始設市。撤道,析南昌、 新建縣治置南昌市,由省直轄。1930年毛澤東、朱德率紅軍部隊向南昌方向進攻駐扎在今新建區 西山鎮西山萬壽宮附近,后佯攻南昌牛行車站一會兒向國民黨軍進行“八一示威”后,便撤退。1939年 南昌會戰失敗后日本占領南昌,由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管轄。設立南昌、新建(西山)縣屬南昌市。(注:今天在當時 南昌縣屬新建縣管轄)。
1949年5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昌,南昌成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江西省直轄市、江西省人民政府所駐地。1949年6月1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南昌分區成立,轄南昌、豐城、新建、高安、清江、新淦、進賢(8月從貴溪分區劃入)、奉新、安義、靖安(9月從九江分區劃入)10縣。1955年,南昌市設東湖、西湖、勝利、撫河4區。1958年增設青云譜區,南昌專區南昌(駐 蓮塘鎮)、新建(駐 生米鎮)2縣交由南昌市領導。1961年增設郊區,南昌、新建2縣劃歸 宜春專區。1971年南昌、新建(駐 長堎鎮)2縣再次劃入。1980年撤銷勝利、撫河2區。1981年增設灣里區。1983年宜春地區安義縣、 撫州地區進賢縣歸南昌來屬。
2002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郊區改名 青山湖區,并正式掛牌。
2004年,南昌市區劃調整,桃花鎮、湖坊鎮同盟水產場劃入 西湖區,塘山鎮永和村、公園村、賢湖村、永溪村、長巷村、七里村六個村劃入 東湖區,湖坊鎮楞上村、太和村、熱心村劃入 青云譜區,東湖區青山路街辦潘坊等七個居委會、西湖區上海路街辦洪鋼等28個居委會劃入青山湖區。
2015年8月5日, 國務院正式批復了南昌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同意撤銷新建縣,設立南昌市 新建區,以原新建縣的行政區域為新建區的行政區域,新建區人民政府駐 長堎鎮新建大道239號。調整后,南昌市轄3縣6區,其中城區由東湖、西湖、青云譜、青山湖、新建、灣里6個區組成。
贛江國家級新區 (3張) 截至2018年末,南昌市轄六個區(東湖區、西湖區、青云譜區、灣里區、青山湖區、新建區)、三個縣( 南昌縣、 進賢縣、 安義縣)、三個國家級開發區(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南昌小藍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紅谷灘新區、臨空經濟區、綜合保稅區。
南昌市地處江西中部偏北, 贛江、撫河下游, 鄱陽湖西南岸,位于 東經115°27'至116°35'、 北緯28°10'至 29°11'之間。東連 余干、 東鄉、南接 臨川、 豐城、西靠 高安、 奉新、 靖安,北與 永修、 都昌、 鄱陽三縣共鄱陽湖,南北最大縱距約121千米,東西最大橫距約108千米,全境最高點 梅嶺主峰 洗藥湖中的洗藥塢,海拔841.4米。全境以 鄱陽湖平原為主,東南相對平坦,西北為 丘陵。
南昌自古以來就被譽為“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之地,是中國唯一一個毗鄰 長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 閩南金三角的省會 中心城市,是連接三大重要經濟圈( 長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省際交通廊道。
今日南昌 (7張) 南昌全境山、丘、崗、平原相間,其中崗地低丘占34.4%,水域面積達2204.37㎞2,占29.78%,在全國省會以上城市中排在前三位。全境以平原為主,占35.8%,東南相對平坦,西北 丘陵起伏,水網密布,湖泊眾多。 王勃《滕王閣序》概括其地勢為“襟 三江而帶 五湖,控蠻 荊而引 甌越”。
南昌市屬于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濕潤溫和,日照充足,一年中夏冬季長,春秋季短。南昌市是“夏炎冬寒”的典型城市,夏天炎熱,有火爐之稱;冬天較寒冷。年平均氣溫17℃-17.7℃,極端歷史最高氣溫,40.9℃,極端歷史最低氣溫-15.2℃。南昌市地處 北半球亞熱帶內,受東亞季風影響,形成了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多偏北風,夏季多偏南風。市內熱量豐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且作物生長旺季雨熱匹配較好,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氣象條件,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但是,由于每年季風強弱和進退遲早不同,氣溫變化較大,降水分布不均,高溫干旱,低溫降雪冷害和暴雨洪澇臺風等氣象災害發生較頻繁,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不利影響。年降雨量1600-1700㎜,降水日為147-157天,年平均暴雨日5.6天,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5%。
年日照時間1723-1820小時,日照率為40%,7、8月最多,2、3月最少。光照分布與農作物生長旺季基本同步,對農業生產有利。太陽輻射南昌為太陽輻射觀測二級站,進行總輻射和凈輻射觀測。1986~2003年平均總輻射量為4279.02兆焦耳/平方米,1992~2003年平均凈輻射量為2078.67兆焦耳/平方米。由于風力受地形和地理位置影響較大,南昌、新建、進賢均有部分地區臨鄱陽湖,風力較大,屬風能可利用區;安義不臨鄱陽湖,除特殊地形外,風力較小,無利用價值,年平均風速2.3米/秒。年無霜期251-272天。適合植物花卉生長,是營造“ 花園城市”的理想地區。
南昌與水 (10張) 南昌市自古就是一座水城,具有“西山東水”的自然地勢,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東方水城,城市因水而發,緣水而興,南昌市古民諺就有“七門九州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贛鄱”之稱。水網密布, 贛江、 撫河、玉帶河、 錦江、 潦河縱橫境內,湖泊眾多,有 青嵐湖、 軍山湖、 金溪湖、 瑤湖、 白沙湖、南塘湖等數百個大小湖泊,南昌市市區湖泊主要有城外四湖: 青山湖、 艾溪湖、 象湖、黃家湖(含 禮步湖、 碟子湖、 孔目湖),城內四湖: 東湖、 西湖、 南湖、北湖。
截至2013年,南昌年均產水量為66.25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為61.53億立方米,地表徑流量為51.42億立方米,還原水量為4.0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為14.97億立方米。水資源蘊藏量為7.27萬千瓦,可供開發的資源為2.45萬千瓦,占蘊藏量的33.7%。
截至2013年,南昌耕地面積21.04萬公頃。其中,有效灌溉面積18.98萬公頃,占90.2%。在有效灌溉面積中,旱澇保收面積15.57萬公頃,占82.0%。
截至2013年,南昌主要樹木有413種,常見樹種為 松、 杉、 樟等。被稱為活化石的 銀杏、 水杉和被譽為水果之王的獼猴桃也有零星分布。用材林、薪炭林居多,分別占有林地面積的39%和31.8% ;防護林、特用林比重偏小,分別占有林地面積的20.9% 和4.5%。野生動物有480多種,其中國家級保護鳥類20多種,珍稀鳥類12種。
截至2013年,南昌以非金屬建材礦為主,兼有燃料、礦泉水等各類礦產28種。其中有工業開采價值的8處,已發現礦點、 礦化點100處,尤以建筑用砂、磚瓦粘土、飾面石材、石灰石和礦泉水等具有較好的開發前景?;◢弾r、 砂卵石儲量巨大,開采歷史悠久。
2018年,南昌市戶籍總人口531.8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94.55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55.38%。年末常住人口554.5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8.2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11.6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4.23%;全年出生人口7.07萬人,出生率12.84‰;死亡人口3.31萬人,死亡率6.02‰;自然增長率6.82‰,比上年下降0.81個千分點。
南昌共有38個民族,漢族人口占99%以上。少數民族均為散居性質,人口回族最多。全市除定居港澳臺人員外,海外僑胞、外籍華人分布在五大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人數較多的有 美國、 加拿大、 英國、 澳大利亞、 日本、 韓國、 菲律賓等。
南昌市經濟發展迅速,在全球發展最快的20個城市中名列第15名,是中國乃至全球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之一。
2018年,南昌市地區生產總值(GDP)5274.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0.68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2660.92億元,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2423.07億元,增長10.1%。南昌縣、高新區、青山湖區、西湖區、東湖區等5個縣區地區生產總值超500億元,分別完成811.63億元、664.49億元、562.74億元、527.71億元、513.05億元。在全市地區生產總值中,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3039.9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9.4%。
2018年,南昌市城鎮新增就業7.9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48%;安置“4050”等困難群體0.79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4.08萬人。
2018年,南昌市財政總收入869.36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61.75億元,增長10.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完成增值稅138.51億元,增長9.8%;企業所得稅60.27億元,增長12.7%;個人所得稅21.33億元,增長19.3%。財政總收入超50億元的縣區8個,其中南昌縣、西湖區、紅谷灘新區、高新區超100億元,東湖區、青山湖區、新建區、經開區超50億元。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52.13億元,增長15.2%。其中,公共安全支出49.68億元,增長20.1%;科學技術支出27.39億元,增長26.0%;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7.94億元,增長0.6%;教育支出111.00億元,增長11.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89.80億元,增長18.3%;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78.97億元,增長14.6%。
2018年,南昌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比上年上漲2.3%。其中,消費品價格上漲1.4%,服務價格上漲3.8%,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8%。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103.2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102.22。
2018年,南昌GDP為5274.67億元,人均GDP為9.6544萬元。2018年,南昌實現財政總收入869.36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61.75億元,增長10.7%。
2018年,南昌市(市本級)歸集公積金80.28億元(含年度結息2.65億元),比上年增長14.3%;發放住房公積金貸款12.12億元,下降58.9%;發放戶數3043戶,下降61.7%;提取住房公積金57.07億元,增長23.1%。
2018年,南昌市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現價總產值321.01億元,比上年增長3.4%。其中,農業產值141.74億元,增長4.5%;林業產值4.96億元,增長5.1%;牧業產值87.22億元,增長0.7%;漁業產值73.08億元,增長3.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4.00億元,增長10.6%。
2018年,南昌市谷物種植面積33.39萬公頃,谷物總產量238.20萬噸;油料種植面積6.99萬公頃,油料總產量11.54萬噸。
2018年,南昌市水產品總產量40.44萬噸,比上年增長3.2%。其中特種水產品產量13.02萬噸,增長6.8%。
2018年,南昌市已建成中小型水庫493座,年末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8.98萬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56.92萬千瓦。年內完成機耕面積380705公頃、機播面積146690公頃;機械收獲面積342634公頃。
2018年,南昌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5%。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增長4.1%,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3.2%。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下降3.8%;集體企業增加值下降11.9%;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12.3%;股份合作企業增加值下降55.7%;私營企業增加值增長17.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4.0%。全市規模以上工業36個行業大類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等15個行業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0.6%,高于全市規上工業11.1個百分點,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2.1%,高于全市規上工業2.6個百分點,比上年提高4.4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4.2%,高于全市規上工業4.7個百分點。
2018年,南昌市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9.4%;實現利潤總額363.37億元,增長10.1%。
2018年,南昌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6395.38億元,比上年增長15.2%,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的行業達到13個。其中,汽車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突破700億元,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75.92、1077.49、792.64和731.46億元。
2018年,南昌市八個省及省以上開發區工業企業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5790.48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工業增加值增長9.0%;實現利潤總額367.09億元,增長9.4%。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兩千億元,成為全省首個主營業務收入過兩千億元的開發區,繼續排名全省工業開發區第一。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小藍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均超過千億元,分別排名全省第二和第四位。
2018年,南昌市建筑業總產值3640.72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全市共有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743家,比上年增加12家。全年完成竣工產值1682.24億元,增長10.2%;施工面積18048.57萬平方米,增長10.7%;竣工面積6368.67萬平方米,增長0.4%。
國內貿易
2018年,南昌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法人口徑)2131.63億元,比上年增長11.1%。按城鄉分,城鎮實現零售額1968.25億元,增長10.8%;農村實現零售額163.39億元,增長14.0%。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949.43億元,增長11.2%;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82.20億元,增長9.2%。
2018年,南昌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7.2%;家用電器及音像器材類增長8.7%;中西藥品類增長23.9%;家具類增長20.7%;汽車類增長3.8%;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24.4%。汽車類消費實現零售額321.85億元,是我市規模最大的商品類別,占限額以上批零住餐零售額比重為30.9%。
2018年,南昌市年成交額億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場有27個,成交總額 771.21億元,比上年下降7.1%。其中,洪城大市場年交易額291.90億元,下降10.5%;南昌(深圳)農產品批發市場年交易額198.52億元,增長1.7%。
金融保險
2018年,南昌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10733.08億元,比上年增長5.9%。其中,非金融企業存款4504.75億元,增長5.7%;住戶存款3175.45億元,增長9.0%。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為12124.64億元,增長17.0%。其中,短期貸款3123.03億元,增長7.0%;中長期貸款8354.94億元,增長17.8%。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10605.78億元,增長5.9%;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為11950.32億元,增長17.1%。
2018年,南昌市擁有證券分支機構131家,全年證券機構股民資金賬戶數245.76萬戶,比上年增長8.6%。全年客戶交易結算資金62.18億元,下降12.0%;A股交易額12570.95億元,下降21.2%;B股交易額4.53億元,下降30.5%。
2018年,南昌市共有保險公司46家。全年實現保費收入201.48億元,比上年增長5.3%。其中,財產保險60.66億元,增長14.8%;人壽保險110.81億元,下降5.9%。全年賠款支出61.52億元,增長22.1%。其中,財產保險32.00億元,增長18.8%;人壽保險19.49億元,增長24.0%。
對外經濟
2018年南昌地區內企業(含中央、省屬公司)實現進出口總值787.55億元,比上年增長18.2%。其中,出口值451.67億元,增長6.2%;進口值335.88億元,增長39.4%。分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出口382.72億元,增長6.2%;加工貿易出口49.7億元,下降8.3%。分重點商品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119.88億元,增長52.9%,占全市比重26.5%;機電產品出口233.69億元,增長17.8%。
2018年,南昌市實際利用外資45.8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6%。合同外資金額10.01億美元,增長18.6%。全年批準外商投資企業 53 家,其中中外合資企業占39.6%,外商獨資企業占60.4%。全年實際利用內資1693.06億元,增長19.2%。其中,利用省外資金項目進資1136.62億元,增長18.7%。
2018年,南昌市全年鐵路、公路完成旅客運輸量6541萬人,比上年增長1.1%;鐵路、公路、水路完成貨物運輸量15648萬噸,增長13.1%。昌北機場旅客吞吐量1352.4萬人次,增長23.7%;貨郵吞吐量8.26萬噸,增長58.1%。
2018年,南昌市民用汽車保有量107萬輛,比上年增長10.9%。年末民用轎車保有量65萬輛,增長10.4%,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60萬輛,增長10.5%。
南昌是江西最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之一,105、316、320等十幾條國道在南昌市交匯,多條出城快速通道使得南昌市的交通四通八達,高速公路網絡直貫湘、鄂、皖、浙、閩、粵等鄰省而與全國聯網,從南昌市驅車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等周邊省省會的距離全部在5小時以內,形成了一個以南昌為中心的“5小時經濟圈”。
高速公路
南昌環城高速、 昌九高速公路、 梨溫高速公路、 昌金高速公路、 昌贛高速公路、 贛粵高速公路、 滬昆高速公路等
國道
105國道、 316國道、 320國道等
城市環線
南昌市已建設和建成城市一環線體系,啟動和建設規劃城市二、三環體系。
南昌鐵路交通發達, 南昌鐵路局為中國重要的 鐵路局之一,南昌是 京九鐵路經過的唯一省會城市, 京九鐵路、 滬昆鐵路、 昌九城際鐵路、 昌福鐵路( 向莆鐵路)、 滬昆高鐵、 昌贛客運專線(在建)、 昌景黃高鐵(建設中)、昌九客運專線(待建)、昌長城際鐵路(規劃)等都在南昌交匯。南昌南郊 向塘站有98股道,為全國第二大鐵路貨運 編組站。
火車站
南昌境內擁有3個中國大型特等車站: 南昌西站(高鐵客運站)和 南昌火車站、南昌東火車站(高鐵站,即將建設);兩個縣級高鐵站: 進賢南站( 進賢站)、 橫崗站(建設中);一個大型樞紐站:向塘站;一個機場站: 樂化站(建設中);多個貨運站: 南昌北站、 南昌南站、 蓮塘站、 三江鎮站等。
南昌水運交通便利,水路可通 贛江、 撫河、 錦江和 鄱陽湖沿岸城鎮及長江各重要口岸( 武漢, 重慶, 上海, 南京)。設立18座觀光輪渡碼頭。建設和運行6座大型換乘碼頭(滕王閣 南昌港、 秋水廣場碼頭、中山橋碼頭、生米國體中心碼頭、昌南新城碼頭、陽明公園( 八一橋)碼頭)水路運輸最大內河裝載能力為1000噸,可由 九江沿長江水域經上海港出海。
南昌昌北國際機場是中國重要的樞紐干線機場、國際客貨運樞紐。2017年,南昌機場新開通了包頭、銅仁、徐州、南通、濰坊、拉薩、大理、西昌、凱里等城市航線;加密了濟南、貴陽、鄭州、太原、蘭州、烏魯木齊、青島、大連、哈爾濱、長春、沈陽等城市的航班。在南昌機場運營的國內外航空公司已達47家,開通定期通航城市67個,同比去年增加16個,累計開通定期航線116條,同比增加39條,初步形成了以南昌為中心,基本覆蓋省會城市和國內主要城市,連接泰國、越南、柬埔寨、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的空中交通網絡。2017年南昌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1093萬人次。
軌道交通
南昌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為網格+放射狀結構,由5條線路構成,全長198公里,共設站146座。第一輪建設規劃于2009年7月獲得國務院批準,其中1號線一期工程全長28.8公里,設站24座,總投資210億元,已于2015年底建成通車;2號線一期工程全長23.8公里,設站21座,總投資160億元,首通段已于2017年8月建成通車。包括3、4號線和1、2號線二期工程的第二輪建設規劃,全長82.3公里,總投資610.9億元,已于2015年5月獲得國務院批準。目前,3號線、4號線均已全面開工建設,分別計劃于2020年和2021年通車。
市內公交
南昌公交擁有公交車輛3800余標臺,開通公交線路210余條,運營里程達近4000千米,是國內線路最完善的公交系統之一,也是國內五星服務公交運營系統,擁有亞洲最先進的GPS定位報站系統,通過公交車專用智能語音播報顯示車站牌,實時準確到站信息。隨著南昌軌道交通線路的逐漸開通,南昌市交通管理局的交通發展思路演變為“軌交、公交、大巴與微公交相輔相成”。
過江(湖)通道
南昌市用江河湖泊眾多,在江西省母親河上為打通兩岸交通,南昌市修建了數多座橋梁及水下立交、隧道(含地鐵過江隧道)。在湖泊、河流上為方便交通也修建了多座橋梁、隧道。為分流交通道路,南昌市還修建了分隔隧道。
南昌市最早的第一座大橋是中正大橋(今八一大橋)。修建于1936年,由國民黨南昌市城市規劃人員設計建設。1949年南昌解放,擴建了大橋并更名為八一大橋,1998年拆除重建(為今天的八一大橋)。2016年南昌市在贛江修建紅谷隧道(為千里贛江第一隧),并創下中國最大的水下立交隧道工程的稱號。
注:以下數據截止2017年
2018年,南昌市擁有各級各類學校879所(不含技工學校),教職工9.63萬人,其中專任教師7.93萬人。全年招收研究生1.27萬人,在校研究生3.21萬人,畢業研究生0.82萬人。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3所,招生18.22萬人,在校生61.06萬人,畢業生17.74萬人。中等專業學校26所,招生2.37萬人,在校生6.93萬人,畢業生2.94萬人。普通高中75所,招生3.46萬人,在校生10.63萬人,畢業生3.43萬人。普通初中213所,招生6.9萬人,在校生19.94萬人,畢業生6.14萬人,初中階段適齡少年入學率100%。職業高中17所,招生2428人,在校生12166人,畢業生2759人。小學487所,招生7.77萬人,在校生42.98萬人,畢業生6.88萬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特殊學校8所,特殊教育招生212人,在校生1007人,畢業生198人。幼兒園934所,在園幼兒14.54萬人。
南昌高校(部分) (11張) 南昌是高教名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較集中,科技優勢明顯,科技創新能力較高。截至2012年,南昌擁有56所普通高等院校,數量位居全國前列,2008年在校研究生13568人,在校大學生46.38萬人,在校中專生15.26萬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6.72萬人。
學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辦學層次 | 備注 |
---|---|---|---|
南昌大學 | 省人民政府 | 本-碩-博 |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 |
江西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 | |||
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2012) | |||
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2012) | |||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0) | |||
江西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學(2017) |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步兵學院 | 中國人民解放軍 | 本-碩 | 全軍重點院校 |
副軍級高校 | |||
江西師范大學 | 省人民政府 | 本-碩-博 | 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2012) |
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14) | |||
江西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7) | |||
江西財經大學 | 省人民政府 | 本-碩-博 | 江西省人民政府與財政部、教育部共建高校 |
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2012) | |||
江西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7) | |||
江西農業大學 | 省人民政府 | 本-碩-博 | 江西省人民政府與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共建高校 |
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2012) | |||
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14) | |||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4) | |||
江西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7) | |||
江西中醫藥大學 | 省人民政府 | 本-碩-博 | 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 |
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2015) | |||
江西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7) | |||
華東交通大學 | 省人民政府 | 本-碩-博 | 江西省人民政府與中國鐵路總公司共建高校 |
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2016) | |||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1) | |||
江西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7) | |||
東華理工大學 | 省人民政府 | 本-碩-博 | 江西省人民政府與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 國土資源部、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共建高校 |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 | |||
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2016) | |||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1) | |||
江西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7) | |||
南昌航空大學 | 省人民政府 | 本-碩 | 江西省人民政府與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 |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1) | |||
江西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7) | |||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 省人民政府 | 本-碩 | 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14) |
江西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7) | |||
南昌工程學院 | 省人民政府 | 本-碩 |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1) |
南昌師范學院 | 省人民政府 | 本科 | —— |
江西警察學院 | 省人民政府 | 本科 | —— |
豫章師范學院 | 省人民政府 | 本科 | —— |
江西理工大學南昌校區 | 省人民政府 | 本科 | —— |
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 | 省人民政府 | 本科 | 獨立學院 |
江西中醫藥大學科技學院 | 省人民政府 | 本科 | 獨立學院 |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理工學院 | 省人民政府 | 本科 | 獨立學院 |
江西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學院 | 省人民政府 | 本科 | 獨立學院(2016年9月,主校區已搬遷至江西省共青城市) |
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 | 省人民政府 | 本科 | 獨立學院(2016年9月,主校區已搬遷至江西省共青城市) |
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 省人民政府 | 本科 | 獨立學院(2017年9月,主校區已搬遷至江西省共青城市) |
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 | 省人民政府 | 本科 | 獨立學院(2017年9月,主校區已搬遷至江西省共青城市) |
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 省人民政府 | 本科 | 獨立學院(2017年9月,主校區已搬遷至江西省共青城市) |
江西科技學院 | 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江西服裝學院 | 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江西應用科技學院 | 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南昌工學院 | 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南昌理工學院 | 省教育廳 | 本科 | 民辦 |
學校名稱 | 主管單位 | 辦學層次 | 備注 |
---|---|---|---|
江西制造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省教育廳 | ??? | |
江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省教育廳 | ??? | |
江西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 江西省教育廳 | ??? | |
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省教育廳 | ??? | |
江西信息應用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省教育廳 | ??? | |
江西工程職業學院 | 江西省教育廳 | ??? | |
江西管理職業學院 | 江西省教育廳 | ??? | |
江西藝術職業學院 | 江西省教育廳 | ??? | |
江西青年職業學院 | 中國共青團江西省委 | ??? | |
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省教育廳 | ??? | |
江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 | ??? | |
江西護理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省衛生廳 | ??? | |
江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省教育廳 | ??? | |
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省教育廳 | ??? | |
江西經濟管理職業學院 | 江西省教育廳 | ??? | |
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 | 江西省人民政府 | ??? | |
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院 | 江西省教育廳 | ??? | |
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省教育廳 | ??? | |
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 | 江西省教育廳 | ??? | |
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省教育廳 | ??? | |
江西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省新聞出版局 | ??? | |
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南昌分院 | 江西省教育廳 | ??? | |
南昌職業學院 | 江西省教育廳 | ???/td> | 民辦 |
江西科技職業學院 | 江西省教育廳 | ???/td> | 民辦 |
江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省教育廳 | ???/td> | 民辦 |
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 | 江西省教育廳 | ???/td> | 民辦 |
江西先鋒軟件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省教育廳 | ???/td> | 民辦 |
南昌的產業科技水平在國內享有很高地位, 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地處南昌城東艾溪湖畔的高科技工業園區,是全國五大智力密集區,被譽為南昌的硅谷 ,12項科技成果分獲中國發明展覽金獎和銅獎,22項科技成果獲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申報專利1150項,南昌航空城也坐落在這里,孕育出包括中國科技結晶——c919大型客機、l15教練機、利劍無人機等眾多科技成果。 清華科技園(江西)、 北大科技園(江西)、 浙江大學科技園(江西)、 南昌大學科技園、江西省留學生產業創業孵化中心、國家 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昌紅谷灘慧谷創業園、清華同方動漫產業園等已成為各類人才進行科技研究和創業的樂園。
2018年,全市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56家,累計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055家。累計擁有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重點實驗室5家;累計擁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9家、重點實驗室131家;登記省級技術成果35項。全年專利申請量22479件,比上年增長22.0%,專利授權量13040件,增長58.2%。全年登記技術合同1818項,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金額48.31億元,增長12.9%。全市新增省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2家,累計擁有省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28家。
2018年,全市文藝創作獲省級以上獎項20個,其中國家級獎項6個。年末全市擁有各類專業藝術表演團體4個,公共圖書館10個,文化館10個,博物館、紀念館17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年末全市有線電視用戶126.45萬戶。
圖書館 | |||
---|---|---|---|
江西省圖書館 | 南昌市圖書館 | 灣里區太平鎮心街圖書館 | 南昌市洪城書城 |
青山湖區圖書館 | 新建區圖書館 | 東湖區圖書館 | 安義縣圖書館 |
進賢縣圖書館 | 灣里圖書館 | 青云譜區圖書館 | 南昌市鳥巢圖書館 |
2018年,全市運動員參加比賽人數2萬人次,共獲得金牌768枚,銀牌452枚,銅牌409枚。全年舉辦單項比賽150次,舉辦全民健身活動428次,其中千人以上的活動52次,參加活動的人數總計110余萬人。全年完成全民健身工程50個,總投資350萬元。全年發行體育彩票16.14億元,比上年增長79.9%。
2018年,全市擁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245個,其中醫院122個;擁有床位3.35萬張,其中醫院床位2.82萬張。擁有各類專業衛生技術人員4.15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48萬人。全市嬰兒死亡率為2.28‰,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3.55‰,每十萬孕產婦死亡人數為3.74人。
文革后期南昌市開啟電視時代,至南昌共有省級和市級電視臺給一個,分別為江西省電視臺和南昌市國際廣播電視臺。江西電視臺共設立8個電視頻道(含一個南昌專屬的江西2臺—都市頻道)南昌電視臺共設立了5個頻道。2008年南昌市第一部專屬的南昌方言電視劇《 松柏巷里萬家人》全部播出。
2018年,全市完成郵電業務總量449.59億元,比上年增長112.8%。其中,郵政業務總量63.49億元,增長47.5%;電信業務總量386.1億元,增長129.5%??爝f業務收入30.86億元,發送快遞27718萬件,其中國內同城快遞4958萬件、國內異地快遞22542萬件、國際及港澳臺快遞218萬件。訂銷報刊累計數8921萬份。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90.5萬戶,下降3.1%;移動電話用戶696.8萬戶,增長13.6%;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237.9萬戶,增長28.7%。
2018年,全市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27天,優良率為89.6 %,列中部六省會城市第一。贛江、撫河南昌段共14個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集中式飲用水質水量達標率為100%。區域環境噪聲晝間等效聲級為54.4分貝,夜間等效聲級為42.9分貝,道路交通噪聲等效聲級路段長度加權均值 67.1分貝。夜間等效聲級路段長度加權均值62.9分貝。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71.6%。
全市擁有園林綠地面積 13489.5公頃,綠化覆蓋面積14155.4公頃,公園綠地3502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1.03%,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1.8平方米。
全年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4.21%,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四項指標均完成我省下達的年度減排目標任務。
2018年,全市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18.7萬人,比上年增加1.4萬余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63.09萬人,增加0.84萬人。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199.68萬人,其中參保職工139.36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60.32萬人;企業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達100%。2018年完成廉租住房租賃補貼23009戶。
2018年,全市擁有各類社會福利單位127個,床位1.58萬張;收養各類人員0.68萬人。城鎮社區服務站(中心)785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2.40萬戶,保障人數4.39萬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4.81萬戶,保障人數8.32萬人;城鄉醫療救助人數17.20萬人。
2018年,全市城鎮居民實現人均可支配收入40844元,比上年增長8.4%,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6081元,增長7.4%。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27.5%。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8.27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74平方米。農村居民實現人均可支配收入17866元,增長9.2%。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352元,增長10.9%。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5.3%。
南昌美食 (5張) 南昌 贛菜口味以鮮辣為主,《后漢書》中的《豫章記》稱江西“嘉蔬精稻,擅味八方”。唐初, 王勃赴滕王閣舉辦的盛宴,興奮之余贊江西“物華天寶, 人杰地靈”。清代袁枚的《 隨園食單》中曾記載江西名菜“粉蒸肉”。當今的贛菜,是在繼承歷代“文人菜”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鄉土味極濃的“家鄉菜”。
贛菜主食為米飯,肉食品有豬、牛、魚、雞、鴨、鵝等。蔬菜種類繁多,食油有菜油、茶油等植物油,亦食豬板油。調味以食鹽、醬油為主,兼用辣椒、醋、糖、桂皮等。農村有冬至日釀米酒、曬冬粉、殺豬腌肉,冬至后曬干魚、腌雞、制板鴨等習慣。
南昌特色小吃流行于南昌及周邊地區的小吃主要有: 油炸小品、 白糖糕、 糖畫、 豫章酥鴨、 李渡酒、 鄱陽湖銀魚、 石頭街麻花、 瓦罐湯和 拌粉、 牛舌頭、 金線吊葫蘆、 芥菜團子、 釀冬瓜圈、家鄉 鍋巴、大回 餅、木瓜 涼粉、 伊府面、吊樓 燒餅、 狀元糕、如意糕、 麻辣燙、 南昌米粉、 軍山湖大閘蟹、 葛粉、 麻辣藕片、 萬壽宮 馬打滾、 萬壽宮 糊羹、風味烤 鹵、 鄱陽湖獅子頭、 三杯腳魚、 竹筒粉蒸腸、 藜蒿炒臘肉、煌上煌。
南昌,宗教文化淵源流長。據清同治年間所繪的市區簡圖,在這只有數萬居民的城鎮,就有佛教、道教的寺廟宮觀92處。截至2010年,南昌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目前有宗教活動場所500多處,宗教教職人員700余人。信教人數約15萬人,約占全市總人口的3%。成立市、縣(區)宗教團體20個。
佛教:相傳,南昌佛教最早于東漢時期傳入,有1700多年的歷史。
道教:南昌是我國道教重要發源地之一。相傳最早有黃帝時代掌管音樂的伶倫又稱洪崖先生在西山(今洪崖丹井)修道煉丹,南昌隋代也因此稱“洪州”。
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明末傳入南昌,有400余年歷史。南昌有清真寺1座(醋巷),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目前正在紅谷灘新區建設一座新的清真寺,2011年底前可投入使用。
天主教:天主教傳入南昌約600年歷史,1595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昌傳教,南昌成為當時全國4大教區之一?,F松柏巷圣母無原罪堂為天主教江西教區主教府。
基督教:基督教傳入南昌只100多年歷史,1884年美國傳教士建第一座基督教教堂,取名福音堂,后改為清鐘堂?,F基督教重點場所有志道堂、清鐘堂等。
傳統節會有鳳凰溝櫻花節、 中國紅歌會、 繩金塔廟會、 天香園旅游文化節、 鄱陽湖螃蟹節、南昌( 望城鎮)之光超級藝術燈會、萬達樂園年會、 西山萬壽宮廟會等。
南昌寓“南方昌盛”、“ 昌大南疆”之意。南昌城名數易,別名諸多,漢稱豫章,唐稱洪州,宋稱隆興,明代定名為南昌。1926年 北伐軍攻克南昌后設市。
截至2014年,南昌有文化遺址600余處,人文景觀18處,自然景觀26處,是 中國優秀旅游城市。1986年,國務院命名南昌市為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全市有世界級、國家級、省級、市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多處。每年來南昌市以其獨特的“紅色,綠色,古色”景點吸引了一大批國內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投資興業的國內外客商。
南昌東城區有京東、瑤湖水上娛樂區,南城區有青云譜“八大山人”紀念館文化游覽區,西城區有梅嶺、夢山度假、宗教旅游區、南昌萬達國際旅游文化度假中心,北城區有 鄱陽湖、 南磯山、象山候鳥觀賞區。
2013年共接待國內游客3282.1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0.3%;接待入境游客20.18萬人次,增長9.4%。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71.99億元,增長36.9%;旅游創匯6389.73萬美元,增長20.6%。截至2013年末,全市擁有星級賓館(飯店)58家;擁有旅行社229家,其中出境組團社28家。
2018年10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在北京舉辦新晉5A級旅游景區授牌會,南昌滕王閣旅游區正式躋身國家5A級旅游景區行列。
南昌十景( 豫章十景)
滕王閣、 鄱陽湖、 梅嶺、 繩金塔、 八一廣場、 南昌之星、 百花洲、 瑤湖、 青云譜、 八一起義紀念館。
自然與湖泊類 | ||
---|---|---|
青山湖風景區 | 梅嶺國家森林公園4A級風景區 | 獅子峰 |
鳳凰溝景區 | 怪石嶺國家4A級風景區 | 瑤湖濕地公園 |
南磯鄉鄱陽湖國家濕地候鳥公園 | 天香園國家4A風景區 | 象湖國家濕地公園 |
梅湖風景區 | 南昌市動物園 | 南昌市植物園(在建) |
夢山 | 神龍潭風景區 | 七色花海風景區 |
揚子洲濕地生態園 | 圣水堂 | 象山國家森林公園 |
洗藥湖風景區 | 軍山湖大閘蟹風景區(含青嵐湖) | 紫清山景區 |
天凈湖風景區 | 孔目湖濕地公園 | 艾溪湖濕地公園 |
年代 | 列表 | |||||
---|---|---|---|---|---|---|
古代 |
澹臺滅明 | 徐稚 | 許遜 | 王定保 | 宋齊丘 | 董源 |
巨然 | 晏殊 | 晏幾道 | 陳恕 | 陳執中 | 京鏜 | |
劉時中 | 汪大淵 | 胡儼 | 張位 | 魏良輔 | 歐陽斌元 | |
朱耷 | 喻嘉言 | 彭元瑞 | 裘曰修 | 曹秀先 | 王猷定 | |
近現代 |
吳靜鈺 | 童非 | 鄧超 | 劉濤 | 鄒開云 | 涂磊 |
熊國寶 | 劉軍 | 陳云 | 喻恩泰 | 閔春曉 | 郝仕鵬 | |
許艷梅 | 歐陽鯤鵬 | 石蘭 | 黃磊 | 高希希 | 章艷 | |
張玉寧 | 徐志鵬 | 鄭璐 | 楊鈺瑩 | 談芳兵 | 游藝湉 | |
何漢斌 | 邱源正 | 羅琦 |
2003—200 8年
入選《 福布斯》“中國最佳商業城市”以及“中國最佳會展城市”
2006年
評選為“全球十大動感都會”
被商務部授予“全國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城市”
被建設部授予“ 中國人居環境獎”榮譽稱號
被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評為2006年跨國公司眼中最具投資潛力前20強城市,排名高居第二位
國家 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被商務部、科學技術部批準為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同時國家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還是中國唯一一個光機電一體化出口創新基地、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金廬軟件園)、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聯創光電科技園)
被全國愛衛辦評為“ 國家衛生城市”
中國南昌國際軍樂節,中國中部(南昌)國際汽車展,中國綠博會舉辦地
2007年
被正式列為“ 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成員
獲“2007年度中國最具投資價值金融生態城市”稱號
入選首批(共9個) 中國中央電視臺“傾國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紹的中國名城”
被《 中國經濟周刊》評為中國十大和諧城市之一
被世界品牌組織、美中經貿投資總商會聯合推選為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之一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被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評為“國家級中小企業創業基地”
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為“ 國家園林城市”
2008年
在《2007-2008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中顯示,南昌躋身全球發展最快城市之列,其經濟增長列第15名
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被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評為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區
2009年
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中國第10個國家級高新技術標準化示范區,同時也是全國首個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標準化示范基
2010年
第五屆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于2010年9月26日—28日在南昌舉辦
第17屆中國廣告節于2010年10月22日—24日在南昌舉辦
2011年
第七屆泛珠三角合作峰會于2011年9月21日到25日在南昌舉辦
第七屆全國城市運動會2011年10月16日在南昌舉辦
第二屆世界低碳經濟大會于11月11日至15日南昌舉辦
2012年
2012年度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3年
南昌市入選2013年中國城市財力50強
2015年
國家森林城市 、 全國文明城市
2016年
3月“國際軌道交通產業合作峰會”在南昌召開
6月,南昌市獲得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九名
11月20日首次舉辦第26屆國際馬拉松比賽
2017年
8月1日南昌舉辦八一南昌起義90周年紀念日活動
8月2~18日南昌地鐵2號線獲得全國檢察組檢察,以具備運營的高等評分進入試運營
9月24日國際軍樂節
11月南昌第二次國際全程馬拉松比賽
12月02日中國城市國際坐標賽首次在南昌舉辦,同月中國南昌市南昌縣蔣巷國際半程馬拉松賽開跑
12月24日南昌入選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12月26日南昌入選“2017年度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
2018年
3月,入圍第一批通過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驗收城市名單
11月,2018年城市產業競爭力全國排名第45名 ,2018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50名 ,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 。
12月,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名第28名, 2018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第29。
2019年
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
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第34
南昌市對外開放程度較高,國際化交流頻繁,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貿易、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交流日益加強。政府、民間和社會團體之間的友好往來十分活躍。截至2015年,南昌與72個國家的94個大城市有友好往來關系,其中已與10個國家的11個城市建立了友好關系,全球最大500家跨國公司(世界五百強)已有上百家企業來昌投資。
序號 | 國家 | 城市 | 締結時間 |
---|---|---|---|
1 | 馬其頓 | 斯科普里 | 1984年3月 |
2 | 墨西哥 | 托盧卡 | 1988年8月 |
3 | 日本 | 高松 | 1990年9月 |
4 | 芬蘭 | 瓦爾濟考斯基 | 1997年11月 |
5 | 芬蘭 | 托亞拉 | 1997年11月 |
6 | 法國 | 第戎 | 2006年10月 |
7 | 韓國 | 羅州 | 2007年8月 |
8 | 巴西 | 索羅卡巴 | 2007年9月 |
9 | 阿根廷 | 基爾梅斯 | 2008年9月 |
10 | 德國 | 派尼 | 2009年6月 |
11 | 南非 | 新堡 | 2010年1月 |
12 | 美國 | 奧林匹亞市 | 2010年8月 |
序號 | 省份 | 友好城市 | 締結時間 |
---|---|---|---|
1 | 福建 | 福州市 | 1984 |
2 | 廣東 | 廣州市 | 2003 |
3 | 福建 | 三明市 | 2006 |
4 | 貴州 | 貴陽市 | 2006 |
5 | 江蘇 | 南京市 | 2009 |
6 | 云南 | 昆明市 | 2009 |
7 | 浙江 | 杭州市 | 2009 |
8 | 浙江 | 寧波市 |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