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
陜西 陜西省 秦 陜 陜西歷史沿革 陜西行政區劃 陜西地理環境 陜西自然資源 陜西人口 陜西政治 陜西經濟 陜西交通運輸 陜西社會事業 陜西歷史文化 陜西風景名勝 陜西著名人物 為什么陜西看起來像三個???
陜西,簡稱“ 陜”或“ 秦”,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 西安,位于中國內陸腹地, 黃河中游,東鄰山西、河南,西連寧夏、甘肅,南抵四川、重慶、湖北,北接內蒙古,介于東經105°29′—111°15′,北緯31°42′—39°35′之間,總面積20.56萬平方千米。中國經緯度基準點 大地原點和北京時間 國家授時中心位于該省。陜西省地勢呈南北高、中間低,由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種地貌構成,其中黃土高原占全省土地面積的40%,地跨 黃河、 長江兩大水系,橫跨三個氣候帶,陜北北部長城沿線屬中溫帶季風氣候,關中及陜北大部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陜南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陜西是中華民族及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有西周、秦、漢、唐等14個政權在陜西建都。截至2018年末,陜西下轄10個地級市(其中一個 副省級市)、30個市轄區、6個縣級市、71個縣 ,常...
詳情陜西,簡稱“ 陜”或“ 秦”,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 西安,位于中國內陸腹地, 黃河中游,東鄰山西、河南,西連寧夏、甘肅,南抵四川、重慶、湖北,北接內蒙古,介于東經105°29′—111°15′,北緯31°42′—39°35′之間,總面積20.56萬平方千米。中國經緯度基準點 大地原點和北京時間 國家授時中心位于該省。
陜西省地勢呈南北高、中間低,由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種地貌構成,其中黃土高原占全省土地面積的40%,地跨 黃河、 長江兩大水系,橫跨三個氣候帶,陜北北部長城沿線屬中溫帶季風氣候,關中及陜北大部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陜南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
陜西是中華民族及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有西周、秦、漢、唐等14個政權在陜西建都。
截至2018年末,陜西下轄10個地級市(其中一個 副省級市)、30個市轄區、6個縣級市、71個縣 ,常住人口3864.40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4438.32億元。
上古時期
陜西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212萬年前的西安藍田 上陳遺址,是東北亞最早人類活動遺址,比此前公認的中國境內最早原始人類“元謀人”還要早42萬年,改寫歷史教科書。
26萬年之前的渭南大荔人,是中國人直系祖先的起源,打破了現代人類全部是非洲祖先后裔的認知。
8000多年前,中華民族的始祖母、炎帝和黃帝的遠祖、伏羲和女媧的母親、華胥國女首領 華胥氏,創造了中國的漁獵、農耕文化,開創了中華八千年文明史,從華胥到華夏,從華夏到中華,形成了一脈相承的中華民族文化,是華夏文明的源頭。
6000多年前的西安 半坡遺址,是黃河流域著名的仰韶文化母系氏族村落遺址。
5000多年前,生活在陜西姬水流域的黃帝部落和姜水流域的炎帝部落,在沖突中走向融合,逐漸形成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民族共同體——華夏族,開啟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
上古時,陜西為雍州和梁州所在。
西周(前1046—前771年)
周是陜西關中一個古老的部族,始祖名棄,善種植,堯舜時被封為“后稷”,封于邰(今武功縣及楊陵區一帶)。公劉時由邰遷到邠(今彬縣、旬邑縣之間),到古公亶父時遷到岐山之陽的“周原”(今扶風縣與岐山縣交界處)。周人在這里興建城邑、疆理田地、設置官吏、建立軍隊,商代晚期已為渭水中游的強盛諸侯國。 姬昌(文王)遷都 豐京(今西安市長安區馬王村一帶)。姬昌死,其子 姬發(武王)即位,在灃河的東岸營建 鎬京(今灃東新區斗門鎮一帶),并修文王緒業。
受命十一年(約前1046年),經牧野之戰,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史稱西周。
幽王無道,國勢急衰。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侯聯合犬戎破鎬京,殺幽王,西周亡。
秦代(前221—前207年)
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后裔,舜賜其嬴姓。秦穆公時,任賢使能,虛心納諫,滅國十二,開地千里,國力日盛。
秦孝公元年(前361年),嬴渠梁繼位,重用 商鞅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秦王嬴政先后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統一大業。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嬴政稱帝,史稱“秦始皇”。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廢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陜西北部為上郡,陜南為漢中郡,關中畿輔區域設內史。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筑長城以拒外敵,鑿靈渠以通水系。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國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因秦政暴虐,濫用民力,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抗秦。
秦子嬰元年(前207年),秦亡。
西漢(前202 —9 年)
秦亡后,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把陜西關中和陜北地區分封給秦朝的三名降將:章邯為雍王,治咸陽以西地區,都廢丘(今陜西興平縣);司馬欣為塞王,治咸陽以東地區,都櫟陽(今陜西臨潼縣);董翳為翟王,治陜北地區,都高奴(今陜西延安市一帶),將應封為關中王的劉邦分封到偏僻的漢中區域。
漢元年(前206年),漢王劉邦率軍 暗渡陳倉(今寶雞),襲擊 關中,章邯自殺,司馬欣、董翳投降,陜西遂為劉邦所占。漢五年(前202年),項羽烏江自盡,劉邦即皇帝位,建立漢朝,史稱西漢,京師長安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規模的城市。
漢武帝時,派遣衛青、霍去病等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將漢朝的北部疆域推至漠北,隨后開拓南方疆域。
建元二年(前139年),漢武帝派遣張騫(陜西城固人)帶領100多人出使西域,史稱“鑿空西域”,開拓了著名的“ 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西漢末年,農民起義不斷,外戚勢力日漸勢焰。
新朝初始元年(8年),王莽篡漢,改國號為新,定都長安,西漢亡。
東漢魏晉南北朝(25—581年)
東漢王朝建立后,陜西關中保留“三輔”,長安仍維持京兆府之名。初平元年(190年),關東軍閥推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挾漢獻帝劉協遷都長安 。這次西遷并沒有給陜西帶來繁榮,而是把軍閥相爭的戰火引燃,陜西經歷了一次大浩劫。
東漢亡,中國進入魏晉南北朝時期,在陜西建都的政權先后有西晉、前趙、前秦、后秦、大夏、西魏和北周。除大夏建國都統萬城(今陜西靖邊)外,其余朝代均建都 漢長安城。
隋代(581 —618 年)
隋開皇元年(581年),北周相國 楊堅廢周靜帝宇文闡自立,是為隋文帝。次年,由建筑家 宇文愷規劃,在漢長安城東南營造面積達80多平方千米的新都城—— 大興城。隋文帝重新一統華夏,確立三省六部制,興科舉,建立政事堂議事制度、監察制度、考績制度,強化政府機制,對后世影響深遠。因其大力倡導節儉,廢除雜稅并置倉儲糧,很快使天下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史稱“ 開皇之治”。
仁壽四年(604年),楊堅崩,次子楊廣繼位,即隋煬帝。煬帝在位期間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縱情享樂、奢侈無度,終在大業七年(611年),民變爆發、天下大亂。
大業十三年(617年),從太原起兵的李淵攻入長安城,立楊侑為帝,即隋恭帝,尊在江都(今江蘇揚州)的隋煬帝為太上皇帝。
大業十四年(618年),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等縊殺隋煬帝,李淵聞之旋即逼楊侑禪位,隋亡。
唐代(618 —907 年)
唐代是中國古代的鼎盛時期,也是古代陜西最繁榮的時期。
唐代長安人口最多時超過100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代的長安是一個開放的城市。唐王朝曾與3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國人通過陸路或海路前來長安。同唐朝關系較為密切的主要有波斯(伊朗)、日本、印度等國。唐代200多年間,日本派遣唐使達19次之多;唐代長安的外國學生中,以日本學生為最多。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的爆發使大唐的輝煌從巔峰漸滑谷底。中和元年(881年),黃巢率農民起義軍攻入長安,在大明宮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
天祐四年(907年),朱溫逼唐哀帝李柷禪位,唐亡。
北宋(960 —1127 年)
乾德三年(965年),北宋滅后蜀,控制陜西全境。
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設立關西道。
至道三年(997年),改為陜西路,轄區包括今陜西關中各市、延安、榆林東南部以及甘肅慶陽市、山西省運城市及河南省三門峽市。
靖康元年(1126年),金國攻陜,控制關中地區。陜南地區以秦嶺屏蔽,歸屬南宋。
元代(1206 —1368 年)
中統三年(1262年),設立陜西四川行中書省,轄區約有今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四川五省區及內蒙古自治區河套地區。
至元十八年(1281年),分設甘肅等處行中書省。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又將陜西、四川行中書省分成陜西等處和四川等處兩個行中書省。陜西等處行中書省轄區約有今陜西?。ú缓躁?、勉縣、寧強縣)、甘肅省永靖縣以東地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及內蒙古河套地區大部。元朝中葉,安西路改名奉元路。
明代(1368 —1644 年)
明代,陜西地區為陜西承宣布政使司,轄今陜西全境和甘肅嘉峪關以東、寧夏及青海湖以東部分地區。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 李自成改西安為長安,建立大順政權。
清代(1636 —1912 年)
康熙六年(1667年),將平涼、慶陽、臨洮、鞏昌、四府劃出,從陜西省分置甘肅?。ê瑢幭模?,屬于內地十八行省。至此陜西省界同今日比較除北部邊界在長城以南、寧陜一段略微西縮外,基本重合。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挾光緒帝西逃西安。
中華民國(1912 —1949 )
民國三年(1914年)6月,陜西省分為關中道、漢中道和榆林道三道,并一直延續到民國十三年(1924年)。
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2月12日,楊虎城與 張學良發動 西安事變,促成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陜西形成。
陜甘寧邊區政府(1937 —1950 年)
民國十六年(1927年),中國共產黨創建了陜甘邊和陜北兩塊革命根據地。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工農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到達陜北。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駐西北辦事處在瓦窯堡設立,將陜甘邊和陜北兩個蘇區劃分為陜甘、陜北兩個省和關中、神府、三邊3個特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月,陜甘省改設為陜甘寧省。西安事變后,為了進一步團結全國各族各階層人民共同抗日,中共中央積極推動第二次國共合作。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7月17日,國民黨表示承認陜甘寧邊區。9月6日,陜甘寧邊區政府正式成立。邊區政府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施新民主主義綱領,有系統有步驟地在全邊區范圍內進行新民主主義的政治、軍事、經濟與文化建設,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雛型。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6日,抗日戰爭勝利結束。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陜甘寧邊區政府脫離國民政府。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2月,胡宗南率部進攻陜甘寧邊區;3月18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總部及陜甘寧邊區等黨政機關撤離延安,轉戰陜北;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收復延安,邊區政府遷回延安。
1949年12月,陜甘寧邊區轄地約為今陜、甘、寧、青、新5省區全部,山西省西半部,湖北省鄖陽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河套及套西地區,邊區政府入駐 西安市。
1950年1月10日,陜西省人民政府成立,1月19日西北軍政委員會成立,陜甘寧邊區政府撤銷。
1953年3月12日,西安改為中央直轄市。
1954年6月,改西安為省轄市,并入陜西。
1954年,四川省通江縣碑壩區劃歸陜西省南鄭縣。
1957年,四川省旺蒼縣三道鄉劃歸陜西省。
1984年,撤銷咸陽地區,咸陽市改為省轄市,高陵、周至、戶縣劃歸西安市。
1997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在楊陵區成立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楊凌示范區管轄縣級楊陵區。
2014年1月,國務院批復陜西設立西咸新區。
2017年1月,西安代管西咸新區,灃西新城部分區域12.6平方千米由咸陽管轄 。4月,西咸新區正式托管咸陽15個鄉鎮街道。
2018年2月,國務院批復《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建設西安為國家中心城市。
2018年2月,國務院批復《呼包鄂榆城市群發展規劃》,榆林跨區域協同共發展。
2018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彬縣,設立縣級彬州市。
2019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子長縣,設立縣級子長市 。
截至2018年,陜西省下轄10個地級市(其中一個 副省級市)、30個市轄區、6個縣級市、71個縣。陜西省人民政府駐 西安市 新城區新城大院。
西安市 古稱 長安,與雅典、開羅、羅馬并稱世界四大古都,是古絲綢之路起點,是世界上文化內涵最豐富、文化遺存迭壓最厚重、古代城池系統保存最完整的歷史文化名城,有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建都史,有“天然歷史博物館”之稱。西安地處關中平原中部,是國家明確建設的3個國際化大都市之一、全國9個國家中心城市之一??偯娣e1.0752萬平方千米,轄11個區2縣: 新城區、 碑林區、 蓮湖區、 雁塔區、 灞橋區、 未央區、 閻良區、 臨潼區、 長安區、 高陵區、 鄠邑區、 藍田縣、 周至縣。 | |
寶雞市 古稱 陳倉、 雍城,譽稱“ 炎帝故里、 青銅器之鄉”,也是周秦文化發祥之地、青銅器之鄉、民間工藝美術之鄉。是 關中平原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 關中——天水經濟區副中心城市 ??偯娣e1.8117萬平方千米,轄3區9縣: 渭濱區、 金臺區、 陳倉區、 鳳翔縣、 岐山縣、 扶風縣、 眉縣、 隴縣、 千陽縣、 麟游縣、 鳳縣、 太白縣。 | |
咸陽市 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亙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是古絲綢之路的第一站,中原地區通往大西北的要沖。有著235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國甲級對外開放城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偯娣e10189.4平方千米,轄3區9縣、代管2個縣級市: 秦都區、 楊陵區、 渭城區、 三原縣、 涇陽縣、 乾縣、 禮泉縣、 永壽縣、 長武縣、 旬邑縣、 淳化縣、 武功縣、 興平市、 彬州市。 | |
銅川市 位于陜西省中部,關中盆地和陜北高原的交接地帶,是三國政治家、軍事家 傅嘏,西晉哲學家、文學家 傅玄,唐代史學家 令狐德棻、醫學家 孫思邈、大書法家 柳公權,北宋書畫家 范寬的故里。耀州窯博物館是中國規模最大的一座古陶瓷遺址專題博物館 ??偯娣e3882平方千米,轄3區1縣: 王益區、 印臺區、 耀州區、 宜君縣。 | |
渭南市 渭南市地處關中平原東部,是字圣 倉頡、酒圣 杜康、隸書鼻祖 程邈和史圣 司馬遷的故里。地處中國版圖幾何中心,“北京時間”從這里的 國家授時中心發出,是中國航天測控事業發祥地,神舟系列飛船在這里得到全程遙測 ??偯娣e13030平方千米,轄2區7縣,代管2個縣級市: 臨渭區、 華州區、 潼關縣、 大荔縣、 合陽縣、 澄城縣、 蒲城縣、 白水縣、 富平縣、 韓城市、 華陰市。 | |
延安市 位于陜西省北部,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的中南地區,是 天下第一陵——中華民族始祖 黃帝的陵寢所在地 ,是民族圣地、中國革命圣地,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偯娣e3.7萬平方千米,代管1個縣級市,轄2區10個縣: 寶塔區、 安塞區、 延長縣、 延川縣、 子長市、 志丹縣、 吳起縣、 甘泉縣、 富縣、 洛川縣、 宜川縣、 黃龍縣、 黃陵縣。 | |
榆林市 位于陜西省最北部,素有“九邊重鎮”之稱,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境內的 石峁遺址以“中國文明的前夜”入選2012年十大考古新發現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發現”以及“二十一世紀世界重大考古發現”??偯娣e43578平方千米,轄2區10縣: 榆陽區、 橫山區、 神木市、 府谷縣、 靖邊縣、 定邊縣、 綏德縣、 米脂縣、 佳縣、 吳堡縣、 清澗縣、 子洲縣。 | |
漢中市 因漢水而得名,是漢帝國的龍興之地,漢文化的發祥地,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早在前400年以前,漢中就已設郡,已有2400多年歷史,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之美譽,是 絲綢之路的開拓者 張騫故里 ??偯娣e2.7萬平方千米,轄2區9縣: 漢臺區、 南鄭區、 城固縣、 洋縣、 西鄉縣、 勉縣、 寧強縣、 略陽縣、 鎮巴縣、 留壩縣、 佛坪縣。 | |
安康市 位于陜西省東南部,北依 秦嶺,南靠 巴山, 漢水橫貫東西。漢水(安康)文化從發蒙階段就和華夏文明同步發展?!皳煌磷魅恕钡娜祟愂甲媾畫z,四五千年前就為今安康市平利縣留下了傳說。千秋傳頌的帝舜,在安康更是有著直接的遺跡傳說??偯娣e23391平方千米,轄1區9個縣: 漢濱區、 漢陰縣、 石泉縣、 寧陜縣、 紫陽縣、 嵐皋縣、 平利縣、 鎮坪縣、 旬陽縣、 白河縣。 | |
商洛市 因境內有商山、洛水而得名。位于陜西省東南部,秦嶺南麓,與鄂豫兩省交界,歷史上是西北通往東南的交通要道,兼容秦雄楚秀,是當代著名作家 賈平凹的故里 ??偯娣e19292平方千米,轄1區6縣: 商州區、 洛南縣、 丹鳳縣、 商南縣、 山陽縣、 鎮安縣、 柞水縣。 |
陜西省位于中國中部, 黃河中游地區,南部兼跨 長江支流 漢江流域和 嘉陵江上游的秦巴山地區。東隔黃河與山西省相望,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相毗連,西與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相鄰,南以米倉山、大巴山主脊與四川省接界,東南與湖北省、河南省接壤。介于東經105°29′—111°15′,北緯31°42′—39°35′之間,總面積20.5603萬平方千米。
陜西轄境南北跨緯度7°54′,最大直線距離863千米。省境最北端在 府谷縣劉家坡北面,地理緯度為北緯39°35′;省境最南端為 鎮坪縣南緣的杉樹坪,地理緯度為北緯31°41′。東西跨經度5°46′,最大直線距離約510千米,平均寬度約400千米。省境最東端為 府谷縣黃甫鄉段家寨以東黃河主航道中心線,地理經度為東經111°15′;省境最西端為 寧強縣青木川鄉墳林壩西側,地理經度為東經105°29′。
陜西省地勢南北高、中間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種地形。北山和秦嶺把陜西分為三大自然區:
北部是黃土高原區,海拔900—1900米,總面積8.22萬平方千米,約占全省土地面積的40%。 華山 (11張)
中部是關中平原區,海拔460-850米,總面積4.94萬平方千米,約占全省土地面積的24%。
南部是秦巴山區,海拔1000—3000米,總面積7.4萬平方千米,約占全省土地面積的36%。
在陜西境內有許多著名峰嶺,如華山、太白山、終南山、驪山,作為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的 秦嶺山脈橫貫全省東西。
陜西省橫跨三個氣候帶,南北氣候差異較大。陜南屬北亞熱帶氣候,關中及陜北大部屬暖溫帶氣候,陜北北部長城沿線屬中溫帶氣候。氣候總特點是:春暖干燥,降水較少,氣溫回升快而不穩定,多風沙天氣;夏季炎熱多雨,間有伏旱;秋季涼爽,較濕潤,氣溫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氣溫低,雨雪稀少。全省年平均氣溫9—16℃ ,自南向北、自東向西遞減:陜北年平均氣溫7—12℃,關中年平均氣溫12—14℃,陜南年平均氣溫14—16℃。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降水南多北少,陜南為濕潤區,關中為半濕潤區,陜北為半干旱區。
陜西境內絕大部分為外流河,分屬黃河、長江兩大水系,其中在陜境內的黃河流域面積133301平方千米,有河流2524條;在陜境內的長江流域面積72265平方千米,有河流1772條。境內湖泊稀少,除秦巴山地有散見湫池外,主要分布在陜北長城沿線風沙灘區。
陜西地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水能資源豐富。全省水能資源理論總儲藏量為1438.46萬千瓦,可開發裝機為666.66萬千瓦,其中小水電為179.33萬千瓦。主要河流水力資源情況如下:黃河流域在陜西境內流域面積133301平方千米,主要河流44條,理論蘊藏量為580萬千瓦,可開發裝機為234萬千瓦,其中小水電52萬千瓦。長江流域在陜境內主要有嘉陵江、漢江、丹江3條河流的上游段,集水面積72265平方千米,主要支流78條,水力理論蘊藏量為858.09萬千瓦,可開發裝機432.60萬千瓦。其中小水電為126.88萬千瓦。
陜西生物資源豐富,多樣性突出,秦嶺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庫”之稱,其生態系統、物種和遺傳基因的多樣性,在中國乃至東亞地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種子植物3300種,占全國種子植物總種數的12%;藥用植物近800種,天麻,杜仲、苦杏仁、甘草等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紅棗、核桃、桐油是傳統的出口產品,中華獼猴桃、沙棘、絞股藍、富硒茶等資源具有開發價值。渭北是中國主要的優質綠色蘋果出產地,陜西蘋果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中國第一。
陜西境內分布著 大熊貓、 金絲猴、 羚牛、 朱鹮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役肉兼用的 秦川牛和小型驢改良的重要父本驢種關中驢聞名,良種奶山羊量居中國之首。
陜西省是中國礦產資源大省之一。世界上有用的160種主要礦種中,陜西已發現138種(含亞礦種),已探明儲量的有93種,產地達510多處。儲量在中國居前3位的有鉬、汞、錸、鈦、金、煤、藍石棉、普通石棉、水泥灰巖及化工灰巖、鋁土礦和耐火黏土。
陜西中部以有色金屬、貴金屬、黑色金屬和非金屬礦最為豐富;西南部大巴山礦產主要為錳、磷、石膏。陜西省有46個縣市分布有煤炭,總儲量的99%集中在陜北、渭北地區。此外,石油、天然氣也十分豐富,含油范圍約5萬平方千米,總儲量達億噸。
截至2018年末,陜西省常住人口3864.4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8.96萬人。按城鄉分,城鎮常住人口2246.38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58.13%;鄉村人口1618.02萬人,占41.87%。按性別分,男性1994.42萬人,占51.61%;女性1869.98萬人,占48.39%,性別比為106.65。按年齡分,0—14歲人口占14.5%,15—64歲人口占74.12%,65歲及以上人口占11.38%。全年出生人口41.08萬人,出生率為10.67‰;死亡人口24.02萬人,死亡率為6.24‰;自然增長率為4.43‰。
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胡和平
副書記:劉國中、賀榮
省委常委:張廣智、梁桂、徐新榮、王興寧、莊長興、姜鋒、牛一兵、楊志斌
省長:劉國中
常務副省長:梁桂
副省長:魏增軍、趙剛、陳國強、胡明朗、徐啟方、方光華
秘書長:方瑋峰
(截至2019年初)
2018年,陜西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4438.32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30.19億元,增長3.2%,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5%;第二產業增加值12157.48億元,增長8.7%,占49.7%;第三產業增加值10450.65億元,增長8.8%,占42.8%。人均生產總值63477元,比上年增長7.5%。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3238.62億元,占生產總值的54.2%,比上年提升0.1%。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陜西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0.2%。
人民生活
2018年,陜西省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1%,其中,城市上漲2.0%,農村上漲2.3%;食品上漲1.9%,非食品上漲2.1%;消費品上漲1.9%,服務項目上漲2.5%。新漲價因素占63.8%,翹尾因素占36.2%。
2018年,陜西省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28元,比上年增加1893元,增長9.2%。其中,工資性收入12161元,增長8.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4.0%;經營凈收入3034元,增長15.4%,占13.5%;財產凈收入1351元,增長14.5%,占6.0%;轉移凈收入5982元,增長7.4%,占26.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19元,比上年增加2509元,增長8.1%。其中,工資性收入19352元,增長6.9%;經營凈收入2582元,增長27.2%;財產凈收入2451元,增長13.7%;轉移凈收入8934元,增長4.9%。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1966元,比上年增加1578元,增長7.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13元,比上年增加948元,增長9.2%。其中,工資性收入4621元,增長8.2%;經營凈收入3508元,增長8.2%;財產凈收入197元,增長6.2%;轉移凈收入2887元,增長12.5%。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071元,比上年增加765元,增長8.2%。全省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97:1,較上年縮小0.03。
2018年,陜西省農業增加值1380.77億元,比上年增長3.1%;林業增加值62.54億元,增長17.2%;牧業增加值370.18億元,增長1.1%;漁業增加值16.69億元,增長5.9%。
種植業
2018年,陜西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005.98千公頃,比上年下降0.4%。其中,夏糧1108.30千公頃,增長0.3%;秋糧1897.69千公頃,下降0.9%。
林業
2018年,陜西省營造林面積499.75千公頃,活立木總蓄積5.1億立方米,林地面積12367.9千公頃,濕地保有量306千公頃,林業自然保護區52個,林業自然保護區面積1102.33千公頃,占國土面積5.3%。森林覆蓋率43.06%。
畜牧業
2018年,陜西省肉類總產量114.45萬噸,比上年增長0.9%。其中,豬肉產量86.57萬噸,增長0.9%。禽蛋產量61.58萬噸,增長2.5%。奶類產量159.73萬噸,增長1.8%。其中,生牛奶產量109.75萬噸,增長2.3%。年末生豬存欄839.04萬頭,比上年末下降1.8%;牛存欄149.87萬頭,下降0.9%;羊存欄866.76萬只,下降0.2%;家禽存欄7255.05萬只,下降0.8%?!?/p>
漁業
2018年,陜西省水產品產量16.30萬噸,與上年持平。
農業基礎
2018年,陜西省完成水利系統建設投資302.59億元,比上年增長8.7%。全年有效(農田)灌溉面積1259.59千公頃,旱澇保收面積749.66千公頃,節水灌溉面積939.93千公頃,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455.53千公頃,累計水土流失治理面積7917.95千公頃,堤防長度累計7503.62千米。已建成水庫1102座,總庫容為94.35億立方米,其中大型12座,庫容為53.5億立方米。建成萬畝以上灌區187處,有效灌溉面積877.67千公頃。當年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及改善提高人口數610.83萬人。水利供水工程總供水量93.72億立方米,其中向農業供水54.39億立方米,工業供水14.49億立方米,城鎮生活用水12.42億立方米,鄉村生活用水7.65億立方米,生態環境用水4.75億立方米。
工業
2018年,陜西省全部工業增加值9634.80億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2%。規模以上工業中,采礦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5%,制造業增長8.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7%;能源工業增加值增長10.4%,非能源工業增長8.1%;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4.7%;高技術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4.2%。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3060.4億元,比上年增長12%;利潤2436.3億元,增長17.1%。
建筑業
2018年,陜西省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2552.54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實現總產值7120.15億元,增長14.3%,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4339.51億元,增長14.2%;簽訂合同額15272.78億元,增長9.0%;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9645.15萬平方米,增長9.9%。
國內貿易
2018年,陜西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38.27億元,比上年增長10.2%。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866.04億元,增長10.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072.24億元,增長11.5%。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7991.25億元,增長9.9%;餐飲收入947.03億元,增長12.7%。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7.4%,煙酒類增長14.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1.7%,化妝品類增長15.3%,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9.1%,日用品類增長17.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7.5%,中西藥品類增長11.1%,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7.1%,家具類增長3.8%,通訊器材類增長14.9%,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26.5%,汽車類增長3.7%,石油及制品類增長17.0%。
對外經濟
2018年,陜西省外貿進出口總值3513.78億元,比上年增長29.3%。其中,出口2078.68億元,增長25.3%;進口1435.10億元,增長35.4%。新批外商投資項目283個。簽訂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53.7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46.4%;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68.48億美元,增長16.2%。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34.65億美元,下降6.5%;完成營業額40.58億美元,增長3.8%。
房地產業
2018年,陜西省房地產開發投資3534.67億元,比上年增長13.9%。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24618.05萬平方米,增長4.2%。商品房銷售面積4118.56萬平方米,增長5.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26.95萬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22.4%。
郵電通信
2018年,陜西省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353.11億元,比上年增長147.4%。郵政業務總量138.88億元,增長19.4%,其中快遞業務量5.69億件,增長24.3%。電信業務總量2214.23億元,增長165.2%。年末固定電話用戶615.44萬戶,其中城市498.27萬戶,農村117.17萬戶;移動電話用戶4688.62萬戶,其中3G移動電話用戶371.36萬戶,4G移動電話用戶3598.05萬戶。電話普及率137.25部/百人。年末互聯網用戶5117.16萬戶,比上年末增加545.65萬戶,其中互聯網寬帶用戶1177.09萬戶,增加273.89萬戶。
旅游業
2018年,陜西省接待境內外游客6.30億人次,比上年增長20.5%;旅游總收入5994.66億元,增長24.5%。其中,入境游客437.14萬人次,增長13.9%,國際旅游收入31.26億美元,增長15.6%;國內游客6.26億人次,增長20.6%,國內旅游收入5788.75億元,增長25.0%。
金融業
截至2017年末,陜西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40927.56億元,同比增長7.3%,比年初增加2774.30億元;各項貸款余額30742.73億元,同比增長14.2%,比年初增加3790.47億元。年末境內證券公司3家。各類證券營業部256家(含外地公司在陜西的營業部),比上年減少2家。年末證券開戶數509.25萬戶,比上年末增加48.26萬戶。
保險業
2018年,陜西省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969.39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其中,財產險229.68億元,增長7.2%;人身險739.72億元,增長13.0%。保險業累計賠付支出280.92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118.29億元,增長9.9%;人身險賠付支出162.63億元,增長6.7%。
航空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 漢中城固機場、 榆林榆陽機場、 寶雞機場、 安康機場、 延安南泥灣機場。
高鐵
西寶客運專線、 大西客運專線、 西成客運專線、 寶蘭客運專線、鄭西客運專線、銀西鐵路(在建)、西武高鐵(待建)。
普鐵
隴海鐵路、 寶成鐵路、 寶中鐵路、 寧西鐵路、 西康鐵路、 襄渝鐵路。
公路
西寶高速、西康高速、西銅高速、 西漢高速( 京昆高速公路陜西段)、 包茂高速(陜西段)、 青銀高速(陜西段)、福銀高速(陜西段)、 滬陜高速(陜西段)
2018年,陜西省貨物運輸總量17.33億噸,比上年增長6.2%;貨物運輸周轉量4025.99億噸千米,增長7.0%。旅客運輸總量7.28億人,增長2.3%;旅客運輸周轉量957.71億人千米,增長5.5%。
2018年,陜西省地方登記的科技成果共3152項,其中,農、林、牧、漁業427項,采礦業137項,制造業686項,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287項,建筑業244項,批發和零售業4項,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112項,住宿和餐飲業19項,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346項,金融業61項,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項,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472項,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44項,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21項,教育7項,衛生和社會工作268項,文化、體育和娛樂業6項,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10項。登記各類技術合同37952項,合同成交總額1125.28億元。其中,技術開發合同13904項,成交金額297.75億元;技術轉讓合同513項,成交金額16.76億元;技術咨詢合同1401項,成交金額8.69億元;技術服務合同22134項,成交金額802.08億元。共獲授權專利41479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8884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4205件,外觀設計專利授權8390件。年末發明專利擁有量39329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0.315件。
西安是中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聚集的城市之一,在校學生人數僅次于北京、上海,居中國第三位,是中國高校密度和受高等教育人數最多的城市,是中國三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
截至2018年末,陜西省共有共有高等學校108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82所、成人高校14所,另有獨立學院12所。2018年,陜西省招收普通本??茖W生30.35萬人,在校學生105.48萬人;研究生招生4.36萬人,其中科研單位185人,在學研究生12.54萬人,其中科研單位632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7.58萬人,在校學生15.97萬人。共有中等職業學校234所,2018年,陜西省招生8.21萬人(不含技工學校),在校學生23.22萬人。共有共有小學4714所,招生48.05萬人,在校學生265.61萬人;普通中學2072所(其中高中471所),招生60.78萬人(其中高中23.21萬人),在校學生180.81萬人(其中高中72.27萬人)。小學、初中學齡人口凈入學率分別為99.97%和99.95%。
序號 | 大學名稱 | 學校屬性 | 主管部門 |
---|---|---|---|
1 | 西安交通大學 | 九校聯盟(C9聯盟)、 985工程、 211工程、 雙一流 | 教育部直屬 |
2 | 西北工業大學 | 985工程、 211工程、“七五”、“八五”15所重點大學、雙一流 | 工信部直屬 |
3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985工程、211工程 、111計劃、雙一流 | 教育部直屬 |
4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211工程、 985平臺、首批20所全國重點大學、雙一流 | 教育部直屬 |
5 | 陜西師范大學 | 211工程、985平臺、教育部六大直屬師范、雙一流 | 教育部直屬 |
6 | 長安大學 | 211工程、 985平臺、 111計劃、雙一流 | 教育部直屬 |
7 | 西北大學 | 211工程、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雙一流 | 陜西省屬 |
8 |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四醫大) | 211工程、軍隊 2110工程、首批20所全國重點大學、雙一流 |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后勤保障部 |
9 |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大學 | 軍隊2110工程 | 解放軍空軍總部直屬 |
10 |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工程大學 | 軍隊2110工程 | 解放軍火箭軍總部直屬 |
11 |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工程大學 | 軍隊2110工程 | 武警總部直屬 |
12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邊海防學院 | 軍隊2110工程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總部 |
13 |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西安飛行學院 |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 | |
14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西安校區(原西安政治學院) |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 | |
15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西安校區(原西安通信學院) |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 |
序號 | 大學名稱 | 學校屬性 | 主管部門 |
1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建筑老八校之一、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省高水平 | 陜西省 |
2 | 西安理工大學 | 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省高水平 | 陜西省 |
3 | 陜西科技大學 | 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省高水平 | 陜西省 |
4 | 西安科技大學 | 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省高水平 | 陜西省 |
5 | 西安外國語大學 | 省高水平 | 陜西省 |
6 | 西北政法大學 | 五院四系之一、 立格聯盟成員、省高水平 | 陜西省 |
7 | 西安美術學院 | 省高水平 | 陜西省 |
8 | 延安大學 | 省部共建、省高水平 | 陜西省 |
9 | 西安工業大學 | 兵工七子、省高水平 | 陜西省 |
10 | 西安工程大學 | 省高水平 | 陜西省 |
11 | 西安石油大學 | 省部共建、省高水平 | 陜西省 |
12 | 西安郵電大學 | 省部共建、省高水平 | 陜西省 |
13 | 西安財經大學 | 省部共建 | 陜西省 |
14 | 西安體育學院 | 省部共建 | 陜西省 |
西安音樂學院 | 寶雞文理學院 | 陜西理工大學 |
陜西中醫藥大學 | 西安文理學院 | 渭南師范學院 |
咸陽師范學院 |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 西安醫學院 |
西安航空學院 | 榆林學院 | 安康學院 |
商洛學院 | 西安歐亞學院 | 西安培華學院 |
西京學院 | 西安外事學院 | 西安翻譯學院 |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 | 西安思源學院 | 陜西國際商貿學院 |
陜西服裝工程學院 |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 | 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學院 | 長安大學興華學院 |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 | 陜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 |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 |
西安工業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 | 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 | 西安財經學院行知學院 |
西安理工大學高科學院 |
截至2018年末,陜西省共有出版報紙43種(不含學報),各類期刊268種。擁有國家綜合檔案館119個,館藏檔案753.91萬卷、868.76萬件,資料97.86萬冊,其中省檔案館館藏檔案64.28萬卷、9.85萬件,資料10.04萬冊。共有省級廣播電視臺1座,市級廣播電臺10座,電視臺10座,縣級廣播電視臺88座。
2018年,陜西省運動員參加國際國內比賽共獲得金牌39枚、銀牌35枚、銅牌26枚。體彩銷售83.06億元,籌集體育彩票公益金18.05億元。
截至2018年末,陜西省擁有衛生健康機構3.53萬個(含村衛生室24183個),其中醫院1175家,社區服務中心(站)625家,衛生院1554家。共有床位25.37萬張,其中醫院病床20.44萬張,衛生院病床3.65萬張。共有共有衛生人員41.07萬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2.78萬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9.88萬人,注冊護士13.8萬人。
2018年,陜西省城鎮新增就業46.09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8.09萬人,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7.29萬人,登記失業人員實有人數24.1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1%。全省農民工總量753.8萬人,比上年增加9.1萬人,增長1.2%;農民工月均收入3787.7元,增長9.9%。
截至2018年末,陜西省參加失業保險職工372.35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991.8萬人,其中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職工607.18萬人,離退休人員203.86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1351.87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674.4萬人,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677.48萬人。工傷保險參保528.03萬人。生育保險參保401.86萬人。
截至2018年末,陜西省共有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691個,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9654個,共有養老床位17.1萬張,收養8.8萬人。年末納入城市低保13.6萬戶、25.9萬人,人均月保障標準最高660元,最低530元;納入農村低保34.6萬戶、85.6萬人,保障標準每人每年最低3990元。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五保)12.2萬人,其中集中供養約3萬人。全年累計實施臨時救助61.9萬人次。
2018年,陜西省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017起,比上年減少331起,下降24.6%;死亡682人,減少147人,下降17.7%。其中,發生1起道路運輸業重大事故,死亡10人;未發生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
陜西地跨西北和西南,古為 雍州、 梁州之地(陜北、關中屬雍州、陜南為梁州),又稱為三秦大地,縱貫南北,連通東西,位于中國地理版圖的中心區,處于 黃河中游和 漢江中上游,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這里有人類誕生初期的西安 藍田猿人,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發現地,這里有最具原始社會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 半坡遺址和 楊官寨遺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 長安,這里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 炎帝和 黃帝的誕生地、部族發源地及陵寢所在地,相傳也是更為久遠的華胥古國或 華胥氏的所在。華胥氏是中華民族的元祖,她分別繁衍下了女媧,伏羲,后來女媧,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黃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后裔,故華夏和中華中的華字皆源于華胥氏(一說是源于華山,也位于陜西)。
秦 阿房宮、 秦始皇陵、 漢陽陵、 乾陵、橋陵等都記錄印證了陜西古代文化,其中已開發的秦始皇兵馬俑坑,就展現了一個巨大地下雕塑藝術寶庫,反映出當時高超的藝術水平,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光輝篇章,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
陜西是民族之根,延安是民族之魂,黃帝陵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
關中
西秦文化,是中國西部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從上古時代藍田猿人,到中華文明的發源華胥古國,再到 伏羲氏、 女媧氏、 神農氏“ 三皇”,從半坡的仰韶文化到西周定都豐鎬、秦王朝的建立、漢隋唐帝國的延續,再至近代的西安事變,一直到國家在西安宣布實施 西部大開發。
陜北
陜北是中國現代革命圣地。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生活戰斗過13年,留下了大批寶貴的革命文物、革命紀念地和豐富的精神財富——陜北革命精神。
境內的革命文物達140多處,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延安市區內的鳳凰山舊址、楊家嶺舊址、棗園舊址、王家坪舊址、子長縣 瓦窯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舊址)等國家級保護文物。
從商周時代起,陜北成為中原 華夏民族(漢代以后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融合與交流,形成了以漢文化為主體,融合了北方草原文化等少數民族文化的獨特文化個性。
戰國時代 秦國大將 蒙恬,秦朝時代 秦始皇長子 扶蘇都曾經駐守這里,并且修筑長城,留下了中國古代邊防的豐富的歷史和人文遺跡;而作為革命圣地,陜北又是新中國的發祥地和革命精神的象征。
陜南
中部和西部為 蜀文化,東部為秦、楚文化;是漢族重要的發祥地。劉邦曾被封為漢中王,漢朝因此得名,漢族也因此得名。 劉備曾在漢中稱王,因此劉備政權被稱作“蜀漢”。
陜西是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大約在80—120萬年前,關中地區的藍田猿人和陜南漢中 龍崗寺人就生活在這塊土地上,開始制造和使用一些原始的工具,采集果實和狩獵鳥獸。龍崗寺舊石器在地質年代為中更新世早期,絕對年代距今120萬年以上(見《 人民日報》1992年2月10日第四版),早于藍田猿猴人遺址,是迄今發現陜西最早的舊石器文化,龍崗寺舊石器遺址被譽為是“亞洲三大舊石器遺址之一”。
陜西方言是指陜西省管轄范圍內的方言。受地理、歷史、政治及遷徙等因素的影響,陜西各地方言從語音到詞語都有很大的差異。從整體語感來看,陜西方言分為關中話、陜北話、陜南話三部分。秦嶺以南除洛南、商州、丹鳳外是陜南方言區,延長、甘泉、延安以北除定邊外是陜北方言區,陜南、陜北兩方言區以外的地域是關中方言區。
關中方言分為西府方言(寶雞、咸陽西部)和東府方言(西安、咸陽大部、渭南、銅川),是中國最古老的語言。西周時期,關中方言被稱為“雅言”,《詩譜》記載:“商王不風不雅,而雅者放自周?!标P中方言曾經是周秦漢唐四大朝代的官方語言。漢代的大一統格局和民族大融合更促使了西安話影響全國各地的方言,唐代達到鼎盛。
陜北方言屬西北官話和晉方言,方言受山西影響較大,也雜入一些蒙古語,仍被保留入聲。陜南方言多屬于巴蜀方言(西南官話),有關中話、江淮官話、楚語、贛語、湘語、客家話的少量分布。
截至2011年,陜西有各類文物點3.58萬處、博物館151座、館藏各類文物90萬件(組),文物點密度之大、數量之多、等級之高,均居中國首位,著名的有: 長城、 秦始皇兵馬俑、 乾陵、 茂陵、 陽陵、 黃帝陵、法門寺等, 西安城墻、 西安碑林、 西安鐘鼓樓、大小雁塔等。在陜西,僅有名有姓的古代帝王陵墓就有72座,被譽為“ 東方帝王谷”。
陜西各地的博物館內陳列的西周 青銅器、秦代 銅車馬、漢代石雕、唐代金銀器、宋代瓷器及歷代碑刻等稀世珍寶,昔日的周秦風采、漢唐雄風從中可窺一斑。
序號 | 文物保護單位 | 建造時間 | 地區 |
---|---|---|---|
1 | 延安革命遺址 | 1937—1947年 | 延安市 |
2 | 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 | 漢至宋 | 漢中市 |
3 | 大雁塔 | 唐 | 西安市 |
4 | 小雁塔 | 唐 | 西安市 |
5 | 興教寺塔 | 唐 | 西安市 |
6 | 西安城墻 | 明 | 西安市 |
7 | 西安碑林 | 漢至近代 | 西安市 |
8 | 藥王山石刻 | 隋至明 | 銅川市 |
9 | 半坡遺址 | 新石器時代 | 西安市 |
10 | 豐鎬遺址 | 周 | 西安市 |
11 | 阿房宮遺址 | 秦 | 西安市 |
12 | 秦陵兵馬俑 | 秦 | 西安市 |
13 | 漢長安城遺址 | 西漢 | 西安市 |
14 | 大明宮遺址 | 唐 | 西安市 |
15 | 黃帝陵 | 延安市 | |
16 | 秦始皇陵 | 秦 | 西安市 |
17 | 茂陵(漢武帝劉徹墓) | 西漢 | 咸陽市 |
18 | 霍去病墓 | 西漢 | 咸陽市 |
19 |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墓) | 唐 | 咸陽市 |
20 | 乾陵(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合葬墓) | 唐 | 咸陽市 |
21 | 順陵(武則天之母楊氏墓) | 唐 | 咸陽市 |
近現代的陜西,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0月19日,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吳起鎮,從此,中共中央在陜北戰斗、生活了13個春秋。延安成為中國革命圣地,中國共產黨在這里領導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6個):西安、延安、韓城、榆林、咸陽、漢中。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1個):黃陵、鳳翔、乾縣、三原、蒲城、華陰、城固、勉縣、府谷、神木、佳縣。
陜西省A級旅游景區總數已達到257家,其中國家5A級旅游景區8家(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華清池景區、黃帝陵景區、大雁塔—小雁塔景區、華山景區、法門寺佛文化景區、金絲峽景區、寶雞太白山景區) ,國家4A級旅游景區70家,國家3A級旅游景區140家,國家2A級旅游景區54家,國家1A級景區2家。
在自然景觀方面,有位于華陰市的西岳 華山、寶雞眉縣的 太白山,還有西安周邊的臨潼驪山 華清池、終南山、翠華山,秦晉交界處的 黃河壺口瀑布等。
秦始皇陵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一級博物館。 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是當代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 |
未央宮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漢帝國的大朝正宮,漢宮的代名詞,存世1041年,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皇宮。 | |
大明宮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大唐帝國的大朝正宮,東方宮殿建筑藝術的杰出代表,被譽為千宮之宮,絲綢之路的東方圣殿。 | |
大雁塔 世界文化遺產、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唐朝為保存玄奘法師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而建。 | |
小雁塔 世界文化遺產、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又稱“ 薦福寺塔”,與 大雁塔同為唐長安城的重要標志,是中國早期方形密檐式磚塔的典型作品,佛教傳入中原地區并融入漢族文化的標志性建筑。 | |
興教寺塔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代高僧 玄奘法師及其弟子 窺基和新羅弟子 圓測的舍利墓塔,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樓閣式塔,展現了佛教沿 絲綢之路傳至 長安后的發展及其對朝鮮半島的影響。 | |
華清池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亦名華清宮,是唐代帝王游幸的別宮,南依驪山,北臨渭水,是以溫泉湯池著稱的中國古代離宮。 | |
西安城墻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 |
西安鐘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安老城區的象征,是中國古代遺留下來眾多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 |
陜西歷史博物館 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 | |
大唐芙蓉園 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中國首家大唐文化主題公園,擁有全球幅寬最大的水幕電影,是最長的唐文化長廊。 | |
西安世博園 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盛唐天寶年間,唐玄宗曾在此舉辦了大規模水運博覽和商品交易會,展示了唐代商貿的發達和水運的暢通,創世界博覽會之發端。 |
法門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跡,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全世界佛教徒仰望的圣地。 | |
太白山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秦嶺山脈主峰,也是中國大陸青藏高原以東第一高峰。 | |
周公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中國同類建筑中存世規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周公廟?!?詩經》中描述此地為:“有卷者阿,飄風自南”。 |
茂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漢武帝 劉徹的陵墓,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被稱為“中國的金字塔”。 | |
乾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唐高宗李治與皇后 武則天的合葬墓, 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 | |
彬縣大佛寺石窟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絲綢之路重要的地理坐標,陜西境內最大的石窟群,體現了石刻大佛藝術自西域東傳及在 關中地區的流行,被清代學者 畢沅譽為“關中第一奇觀”。 |
藥王山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藥王山為紀念醫學大師孫思邈,后人在此修廟、建殿、塑像、立碑,是著名的醫宗圣地。 | |
玉華宮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初唐時皇家避暑行宮,玄奘法師在此譯經四載,完成了20萬頌的《大般若經》,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二月五日圓寂于此。 | |
照金香山 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
華山 第一批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地質公園。華山是著名的 五岳之一,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和“華夏”之“華”,就源于華山。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 | |
少華山 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森林公園。中國道教名山,西岳華山的姊妹山,自古并稱“二華”。據神話傳說,華山因高五千仞被 玉帝封為太華之主,盟冠五岳,少華山高四仟仞,被封為太華之輔,賜號少華。 | |
洽川 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水利風景區?!?詩經》開篇之作《 關雎》的發生地。 |
黃帝陵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號稱“ 天下第一陵”,又稱“ 華夏第一陵” 、“ 中華第一陵”。被國務院編為“古墓葬第一號”,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 | |
壺口瀑布 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是中國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 | |
寶塔山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延安地標,中國革命圣地的象征。 |
鎮北臺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長城遺址中最為宏大、氣勢最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和“萬里長城第一臺”之稱。 | |
紅堿淖 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陜西省十大自然風景名勝區。 | |
白云山 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道教名山,又名嵯峨嶺,素以“關西名勝”聞名于世。 |
張騫墓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漢時期杰出的外交家、探險家、 絲綢之路開辟者 張騫的墓葬。 | |
張良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張良廟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紫柏山有九十二峰,八十二坦、七十二洞,風景如畫,為秦巴千里棧道“第一名山”。 | |
華陽景區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有“千年古船城,秦嶺第一鎮”之稱,是觀賞“秦嶺四寶”——大熊貓、朱鹮、金絲猴、羚牛的理想場所。 |
南宮山 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 | |
瀛湖 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獨具秦巴漢水自然風光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陜西十大美景之一,列入全國首批15個湖泊生態環境保護重點項目。 | |
鳳堰古梯田 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森林公園、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 秦巴山區考古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美麗田園”。 |
金絲大峽谷 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被譽為“峽谷奇觀,生態王國”。 | |
牛背梁 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秦嶺東段最高峰,是西安市和陜南地區的重要水源涵養地,因其山脊像牛背而得名。 | |
天竺山 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森林公園。以雄、險、奇、幽、秀而聞名,有“秦嶺奇觀”之美稱。 |